Chapter7 IPv6
Chapter7 IPv6
概述
IP地址耗尽解决方案
- 采用无类别编址
CIDR
,使IP地址分配更加合理 - 采用网络地址转换
NAT
节省全球IP地址 - 采用更大的地址空间的新版本的
IPv6
前两个方案是节省地址,延长IPv4地址耗尽时间,第三种方案是增加地址,从根本上解决地址耗尽问题。
IPv6特点
- 更大地址空间:从
IPv4
的 32 位扩充到 128 位 - 扩展的地址层次结构
- 灵活的首部格式,首部长度是
8B
的整数倍(实际上为固定的40B
) - 改进的选项
- 允许协议继续扩充
- 支持即插即用(即自动配置)
- 支持资源预分配
增大安全性,身份验真和保密功能是IPv6的关键特征
IPv6地址
IPv6数据报的目的地址可以是三种基本类型地址之一
- 单播(unicast):传统的点对点通信
- 组播/多播(multicast):一点对多点的通信
- 任意播(anycast):IPv6增加的类型
- 任意播的目的站是一组计算机,但数据报在交付时只交付其中的一个,通常是距离最近的一个
IPv6地址为128位
- 地址空间>3.4×1038,地球表面每平方米7×1023个地址
IPv6地址采用冒号十六进制记法
- 每个16位的值用十六进制值表示,各值之间用冒号分隔
例:68E6:8C64:FFFF:FFFF:0:1180:960A:FFFF
零压缩 即一连串连续的零可以为一对冒号所取代
- 1个地址只能用1次
- 例:FF05:0:0:0:0:0:0:B3 可以写成:FF05::B3
- 冒号十六进制记法可结合点分十进制的后缀
- 例:0:0:0:0:0:0:128.10.2.1 再使用零压缩即可得: ::128.10.2.1
- CIDR的斜线表示法仍然可用
- 例子:60位前缀的12AB00000000CD3可记为
- 12AB:0000:0000:CD30:0000:0000:0000:0000/60
- 或12AB::CD30:0:0:0:0/60
- 或12AB:0:0:CD30::/60
IPv6报文
基本首部
- 长度固定40字节
- 取消了不必要的功能,字段数减少到 8个
- 取消了首部的校验和字段,加快了路由器处理数据报的速度
- 版本(version):4 位,协议版本,对IPv6该字段为6
- 流量类别(traffic class):8位,用于区分IPv6数据报的类别或优先级
- 流标号(flow label):20位,“流”是从特定源点到特定终点的一系列数据报, “流”所经过路径上的路由器都保证指定的服务质量,所有属于同一个流的数据报具有相同的流标号
- 有效载荷长度(payload length):16 位
- 表示数据报除基本首部以外的长度(字节数),最大值为64KB
- 下一个首部(next header):8位,相当于IPv4的协议字段或可选字段
- 跳数限制(hop limit):8 位,数据报发出时设定跳数限制,路由器在转发数据报时将该字段值减1,当其为零时,将此数据报丢弃
- 源地址:128位,数据报的发送方的IP地址
- 目的地址:128位,数据报的接收方的IP地址
拓展首部
允许有零个或多个扩展首部
原IPv4首部中的选项功能都放在IPv6扩展首部中
数据报途中经过的路由器不处理扩展首部(除逐跳选项扩展首部以外),扩展首部由源和目的站的主机处理,路由器的处理效率大大提高
类别:6种 逐跳选项、路由选择、分片 、鉴别、封装安全有效载荷、目的站选项
数据部分
- 所有的扩展首部和数据合起来叫做数据报的有效载荷
IPv4向IPv6过渡
向IPv6过渡只能采用逐步演进的办法,还必须使新安装的IPv6系统能够向后兼容
IPv6系统必须能够接收和转发IPv4分组,并且能够为IPv4分组选择路由
IPv4/IPv6互操作的技术:
① 双协议栈
主机(或路由器)装有两个协议栈,一个IPv4和一个IPv6,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的协议栈进行通信
② 隧道技术
将IPv6数据报重新封装后通过IPv4网络传输,即IPv6数据报作为IPv4数据报的数据部
重新封装为IPv4数据报后,IPv4包头中协议类型字段为41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自 水货不水!